一、给学生空间,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(一)先学后导,指导学生学会预习
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,我依据孩子的学情明确了预习方法,并编制了以问题为纽带的《问题导读评价单》来指导和评价孩子们的预习。通过预习,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发展。
(二)让学生支持课堂,促进他们素质全面提升
根据学情,我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来组织课堂。除此,还让他们自己板书,包括课题、作图,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。课堂学习中,教师“懒”了,学生“勤快”了,在不断的“勤快”中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。
二、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,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民主对话的时空
(一)创设儿歌情境,促进学生建构有趣的数学
上课伊始,我让学生创编出了歌谣:“组合图形真奇妙,生活处处都需要,自主探究多动脑,计算面积真好玩。”当同学们拍着手大声唱自己创编的歌谣时,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实际价值在学生头脑中建构起来。在同学们合作探究出了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后,我又让大家生成第二个儿歌:“组合图形能转化,割补拼移多观察,割加补减移不变,计算面积真简单。”从开始的“计算面积真好玩”到“计算面积真简单”,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,把复杂的知识学成了“简单”。这“简单”背后蕴含着主动建构的“不简单”呀!
(二)创设合作学习情景,让同学们在多元对话中实现问题解决
形成多元对话系统,在多元对话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,实现思维碰撞。
首先,在小组合作学习以后的展示对话过程中,我组织同学形成组间对话。在“老虎组”同学们板书自己的解题方法后,我让他们自己问大家:“哪个组对我们的解答方法和过程有意见或补充?”其它组纷纷派代表把他们预习中的方法呈现出来,黑板上一下子出现了8种解决问题的方法。在组间对话中,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。
第二,在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,我组织同学们进行生生互导。一个同学在解答问题时遇到了这样的困难:计算出的地板面积和大家都不一样,自己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了。此时,我指导她和大家对话。大家针对此问题展开思考和辩论,终于找出错因,得出结论。同学们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,思维能力得到提升,空间观念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。
第三,在学生思维片面时,进行师生对话,规范指导,拓展提升。教师作为学生的高级学习伙伴,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地位不可替代。同学们针对组合图形面积计算问题进行对话的过程中,我仔细倾听,发现大家思路虽然多,但总结起来无非两种,一种是“分割”,一种是“添补”。于是,我适时引导:“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刘徽就用出入相补的原理计算组合图形面积。”我这一启发,同学们马上动起手来,一分钟后,呈现出多种拼补的方法。在拼补的过程中,孩子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。
三、充分发掘资源,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多方面支持
不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,学生们的课堂学习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资源,充分挖掘资源,可以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多方面的支持。首先,课前我让学生大量占有学习资源,不但让他们自主预习教材内容,还给他们提供了其它学习资料。第二,课堂中,发掘现场空间资源,让学生发现新环境里的组合图形,学以致用。第三,发掘现场人力资源,拓展学生对话空间。